心理治療對大腦的影響

大腦額葉作為認知行為療法的中心網絡結構

 

在德國,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患有精神疾病,需要在他們的生命中至少進行一次治療。 除了藥物療法之外,心理療法是治療這些病症的有效且廣泛使用的方法。 恐慌症發生在3-5%左右,其特徵是突然出現恐慌焦慮,心跳加快,出汗以及死亡或昏厥的想法。

在Dr. 蒂洛·基徹(Tilo Kircher)和博士馬爾堡菲利普斯大學精神病學和心理治療診所的本傑明·斯特勞伯(Benjamin Straube)對其進行監控和評估。  它的標題為:“認知行為療法對恐慌症中恐懼條件調節的神經相關性的影響”,1日。 2013年XNUMX月發表在《生物精神病學》雜誌上。 這是有關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進行的心理治療對大腦影響的全球最大研究。 由BMBF資助的工作是在德國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的一部分。 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心理療法如何影響恐慌症患者的大腦。

這項研究的結果證明了左下額葉皮層在恐慌症患者恐懼調節中的獨特作用。 與健康受試者相比,患者在治療前顯示該區域過度活化,參與認知行為療法(CBT)後可降低至正常水平(Kircher et al。,2013)。 此外,可以證明在患者中,左下額回與恐懼過程區域(包括杏仁核,前扣帶回皮層,島狀)的連接(連接性)增加,這有助於“認知”和“情感”之間的連接增加。指出恐慌症患者與健康人的關係。

Kircher的研究是第一個證明認知行為療法對恐懼調節的神經相關作用的研究。 因此,認知行為療法似乎並不主要影響情緒過程,而是與左下額回相關的認知過程。 心理療法是一種“精神”方法,可塑性地改變了“物質”大腦。

這些知識應有助於進一步優化治療程序,以便能夠更有效地治療恐慌症及其後果(例如廣場恐懼症)的患者。 例如,進一步的分析應提供有關患者的遺傳傾向是否會影響所描述的神經過程和治療成功的信息(參見Reif等人,印刷中)。 另一方面,其他評估策略則更多地側重於甚至在治療前就預言認知行為療法效果更好或更差的患者之間的神經加工差異。

Weitere Informationen:

Kircher T,Arolt V,Jansen A,Pyka M,Reinhardt I,Kellermann T,Konrad C,Lueken U,Gloster AT,Gerlach AL,StröhleA,Wittmann A,Pfleiderer B,Wittchen HU,Straube B.認知行為的影響恐慌症中恐懼條件調節的神經相關療法。 生物學精神病學。 2013年1月73日; 1(93):101-XNUMX。

http://www.biologicalpsychiatryjournal.com/article/S0006-3223(12)00670-1/fulltext 

資料來源:馬爾堡[菲利普斯大學]

註釋 (0)

這裡還沒有發表評論

寫一個評論

  1. 以訪客身份發表評論。
附件 (0 / 3)
分享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