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德國農業

DESTATIS 總裁 Johann Hahlen 提供的當前農業統計結果

2003 年 1999 月,也就是 420 年農業普查四年後,作為歐共體農業結構調查的一部分,我們再次對德國所有農業和林業生產經營單位進行了大規模普查。 超過 000 家公司參與了調查。 業主和管理者提供了有關其農場的生產結構和能力以及經濟和社會狀況的信息。 今天,我們特別向您介紹農場的結構和收益狀況、農業的逐步集中過程以及有機農業的發展。 結果是提前準備好的,因此是臨時的。

1. 更少的農場

自 1999 年農業普查以來的過去四年中,農業生產經營單位的結構變化持續有增無減。 德國農業的調​​整過程導致農場數量進一步顯著減少,從 472 年的 000 萬個減少到 1999 年的 421 萬個。在這四年中,農場數量下降了 400%。

結構變化主要發生在前聯邦領土上。 這裡的農場數量從 441 個下降到 600 個,下降了 11%。 到 391 年為止,新聯邦州的農業持有量略有增加,在 300 年無法再確定。 相反,從 1999​​2003 年到 1999 年,農場從 2003 個略微下降到 30 個。

農場規模結構的變化是農業結構變化的外部指標。 與過去一樣,德國放棄的農場主要是利用農業面積 (UAA) 不到 50 公頃的農場。 然而,UAA 面積在 50 到 75 公頃之間的農場也首次略有下降。 另一方面,UAA 面積超過 75 公頃的農場數量從 41 年的 700 個增加到 1999 年的 47 個(+300%)。 其中 2003 家公司位於新的聯邦州。 由於結構變化,小企業往往會被淘汰出生產過程。

平均農場面積增加到 40,5 公頃 UAA

隨著大型農場數量的增加,農場使用的土地數量也在增加,尤其是在前聯邦領土上。 在 1949/50 年,德國約有 2,3 萬個農業單位平均管理 8,5 公頃 UAA,因此 2003 年 421 個農場的平均 UAA 為 400 公頃。與 40,5 年相比,所有農場的平均面積分配為 1999 公頃 UAA,這相當於增加了近 36,3%。 同一時期,前聯邦領土的平均農場面積從 12 公頃增加到 26,1 公頃。另一方面,新聯邦州的平均農場面積在 29,4 年幾乎穩定在 184,5 公頃 UAA。 這是由於新聯邦州的農場結構相對較少,面積較大。

其餘企業主要通過租賃協議使用因業務關閉而免費的 LF 來增加空間。 因此,管理的物業面積趨於減少。 德國的租賃土地比例從 63 年的 1999% 增加到 64 年的 2003%。 小幅增長的原因之一是新聯邦州的租賃土地比例下降,在過去四年中首次從 90% 降至 85%(前聯邦領土:54%) .

2.土地用途的變化

2003 年,德國農業生產基地種植了大約 17 萬公頃的 UAA,其中包括大約 12 萬公頃的耕地(70%)和 5 萬公頃的永久草地(29%)。 LF 還包括近 100 公頃的葡萄園。 結果顯示,在過去四年中,農業用地總量進一步減少了 000 公頃或近 95%。 在LF內,與永久草地相比,耕地比例略有增加。 葡萄園的比例保持不變。

穀物種植在德國最為重要。 早在 1950 年,它就佔可耕地面積的 48%(6,7 萬公頃)。 2003 年為 58%,即 6,9 萬公頃。然而,目前同一地區的單產大約是 50 年前的三倍。 小麥是最普遍種植的水果,現在佔耕地面積的 3%,耕地面積近 25 萬公頃。 第二種最重要的穀物是大麥,種植面積約 2 萬公頃。雖然過去四年小黑麥的種植面積持續增長近 30%,達到 501 400 公頃,但黑麥和燕麥的種植面積為 530 500 公頃(1950 年相同) 260 200 公頃輪作種植面積(如小麥)繼續減少。

2003 年穀物玉米種植面積增加了近 28%,達到 472 公頃。然而,由於 700 年夏季異常乾燥以及由此導致的草地生長緩慢,可以假設該地區的很大一部分隨後被轉化為飼料玉米。 2003 年飼料作物種植面積繼續減少約 2003%,為 8 萬公頃。 與 1,58 年相比,休耕地面積擴大了 1999%,達到 9 公頃。

2003 年糧食產量比 14 年低 26% 至 1999%

2003 年的收穫年將首先因為夏季的極度乾燥和炎熱而被銘記。 不利的天氣條件導致穀物非常早地同時成熟。 此外,秋季播種條件困難和春季霜凍造成的冬季損失高導致種植比例轉向夏季穀物類型,夏季穀物類型的特點是產量較低。

就每公頃平均糧食產量而言,農民在 2003 年的收成非常低,甚至與以洪水為標誌的前一年相比也是如此。 與 1999 年相比,平均單產損失達 14% 至 26%,具體取決於穀物的類型,因此是 2002 年雨年的兩倍。確定的不成比例的減產幅度為:黑麥和小黑麥平均為 -35%新的聯邦州。 由於沙質土壤非常輕且乾旱,許多地區的農作物都沒有足夠的水。 2003 年德國的油菜籽和其他油籽作物產量也明顯下降,與 20 年相比下降了 1999%。

紅酒品種種植持續增加

2003年,葡萄種植面積為98公頃,與200年相比,下降了1999%。 該地區 3% 種植白葡萄品種,68% 種植紅葡萄品種。 32年白葡萄品種佔1999%,紅葡萄品種佔77%。 這延續了品種從白色品種轉向紅色品種的長期趨勢。 23 年,德國必須收穫 2003 萬百升葡萄酒。 必須收穫的葡萄酒比 8,37 年低 32% 左右。1999 年份的特點是質量上乘。 在酒的總量中,2003%的酒都適合生產帶有謂語的優質酒。 92 年,這一比例僅為 1999%。

3. 牲畜保有量進一步下降

動物生產也發生了結構性變化。 自 1999 年以來,畜牧場的數量減少了約 15%。 在這裡,前聯邦領土的結構變化也比新聯邦州更嚴重。 1999 年 329 月,前聯邦領土上仍有大約 000 個畜牧場,而新聯邦州則有 23 個。 到 100 年,他們的人數在前聯邦領土下降了 2003%,在新聯邦州下降了 15%。

德國農業畜牧業最重要的分支是養牛和養豬。 就這些公司而言,前聯邦領土的下降幅度幾乎是新聯邦州的兩倍。 只有奶牛場的下降百分比更高,儘管只有 4,3% 的奶牛、7,3% 的牛和 5,7% 的養豬場位於新聯邦州。

在過去四年中,養牛場減少了近 17%,至 198 個。 在前聯邦領土上更為重要的奶牛養殖業尤其受此影響,下降幅度更大,下降了 100%,共有 21 個農場。 養豬場從 121 年的 200 個農場減少到 23 年的 141 個農場,減少了 400%。

儘管牲畜養殖場的數量在減少,但牲畜數量卻呈現出不同的趨勢。 全國牛的數量從 14,9 萬頭減少到 9 萬頭,減少了約 13,6%。 奶牛養殖是德國最重要的養牛業形式,4,4 年農民飼養了 2003 萬頭奶牛,比 8 年減少了 1999%。相比之下,同期豬的數量略微增加了 2%,達到 26,6 萬頭。 1950 年:14 萬隻動物)。 最重要的是,育肥豬的數量增加了 3%,達到 10,5 萬頭。

畜牧業逐步集中

養殖場數量顯著下降,牛存量減少幅度較小,生豬存量略有增加,導致個體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一個主要後果是畜牧業集中在越來越大的畜群上。

擁有 100 頭或更多牲畜的牛群繼續增加。 儘管 2003 年大多數養牛戶(80%)擁有多達 99 頭牲畜,但只有 41% 的牛在這種規模的農場中。 相比之下,擁有 100 頭或更多牛的農場中有五分之一保留了記錄的所有牛的近 60%。 在德國,每個農場的平均牛數量在過去四年中從 63 頭增加到 69 頭。 德國內部存在顯著的地區差異。 雖然新聯邦州的牛平均數量略有下降,降至 166 頭,但在前聯邦領土上,每個農場增加了 6 頭,達到 61 頭。 擁有 1 頭或更多牛的特別大型農場幾乎全部位於新聯邦州和下薩克森州。

牛奶生產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 大多數德國奶農 (81%) 擁有多達 49 頭奶牛的牲畜。 它們佔農場飼養的所有奶牛的 47%。 然而,超過一半的奶牛(53%)在只有五分之一的奶牛場(19%)擁有 50 頭或更多的牛群。 自 1999 年以來,動物的平均數量增加了 4 只。 2003 年德國平均每個農場飼養 35 頭奶牛。 根據領土狀況的區別顯示,新聯邦州每個農場 164 頭奶牛的平均奶牛數量是前聯邦領土每個農場 30 頭奶牛的五倍多。 除了不斷增加的牛群集中度外,受配額監管的奶牛養殖還具有每頭奶牛的平均產奶量不斷增加的特點。 與 50 年代相比,這一數字幾乎翻了三倍(+ 270%),自 1999 年以來增長了 16%。

在育肥豬飼養的情況下,更大的單位中的牲畜更加集中。 例如,在 2003 年,幾乎四分之一的育肥豬都在擁有 1 頭或更多動物的農場中,儘管這種規模的豬隻佔育肥豬場的不到 000%。 2% 的養豬戶仍然擁有多達 64 頭的育肥豬群。 儘管農場數量眾多,但這些農場中只有 49% 的育肥豬被計算在內。 擁有 5 頭或更多育肥豬的豬場數量也在減少,但它們在育肥豬場的份額多年來一直在增加。 它從 50 年的 30% 增加到 1999 年的 36%。 對於 2003 年的農場結構調查,這些農場保留了 2003% 的育肥豬。 聯邦州之間的庫存規模存在顯著差異。 較大的人口分佈在下薩克森州、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和新的聯邦州。 全國每個農場的平均育肥豬數量顯著增加,從 95 年的 98 頭增加到 1999 年的 135 頭。在前聯邦領土和新聯邦州,平均肥豬數量增加了 2003 頭,達到 36 頭育肥豬。 127 只動物到 34 頭育肥豬來。 部分原因是在審查期間,四分之一的擁有多達 283 頭牲畜的小型農場停止了生產。

在育種和仔豬生產方面也有增加庫存的趨勢。 三分之二的母豬飼養主要集中在擁有 100 頭或更多動物的農場。 然而,與育肥豬一樣,小農場占主導地位。 81% 的農場擁有少於 100 頭牲畜的畜群。 擁有 1 多只動物的種群幾乎全部(000%)在新的聯邦州和下薩克森州。 在這些農場中,總共計算了 97% 的繁殖母豬。 在過去四年中,全國平均每家農場的母豬數量從 32 頭增加到 50 頭,因此擁有 67 頭母豬的新聯邦州的價值是前聯邦領土的四倍多 (244) .

集中工藝在蛋雞養殖中已經是最先進的。 在德國,它主要以大型單位進行。 因此,只有不到 1% 的蛋雞養殖場(近 600 個養殖場)擁有近 80% 的牲畜存量,存欄量為 10 隻或更多。 另外 000% 的蛋雞由 20 個小型農場 (86%) 飼養,成群飼養多達 000 只動物。

4. 更多有機農場

自 1999 年以來,德國的有機農業有所增加。 根據 2003 年農業結構調查的結果,有機農場超過 13 個,比 700 年農業普查的農場增加 4 個(+ 100%)。 這些操作須遵守歐盟規定的生態管理實踐和最低標準(法規 (EEC) 第 1999/43 號)。 此外,2092年首次確定了有機畜牧業基本規則,從91年起有機畜牧業也將納入農業結構調查。 1999 個農場管理著約 2001 公頃的 UAA。 這意味著自 13 年以來有機使用的 UAA 的數量增加了約 700 公頃。這意味著總 UAA 的 729% 由 700% 的農場管理。 240 年,與之前的調查一樣,有機農場在新聯邦州農場總數中的比例(600%)幾乎是前聯邦領土(1999%)的兩倍。

在 2003 年的農場結構調查中,被調查的農民首次提供了關於有機耕作區域轉變範圍的信息。 2003 年,有機農業農場 729 公頃的 UAA 中有 700% 被轉化。 正在轉換的區域的份額為 87,4%。

在有機農業中增加農場規模

有機農業農場的平均農場面積為 53 公頃 UAA,比 2 年增加約 1999 公頃。新聯邦州的有機農場平均農場面積為 187 公頃 UAA,而前聯邦領土的平均農場面積為 34哈UAA。 這將前聯邦領土的有機農場面積從 32 公頃增加到 34 公頃。 在新的聯邦州,平均 UAA 從 191 公頃下降到 187 公頃。 儘管如此,與之前的調查年份一樣,與整個農場相比,有機農場的面積仍然很大(40,5 公頃 UAA)。 除 2 公頃 UAA 以下的農場外,所有農場規模的有機農場數量均有所增加,其中 30 公頃以下 UAA 的有機農場增長最為強勁。 這種發展首先是前聯邦領土上所有公司的特徵。 然而,UAA 超過 50 公頃的農場管理著更大的面積。 在前聯邦領土,這一比例為 57%,而在新聯邦州,有機管理的 UAA 為 95%。

有機農田增加了 38%

調查年度有機農場的 UAA 增加是由於永久性草地的比例顯著增加(+ 63%)。 一個主要原因是前聯邦領土永久性草地的增加,佔那裡有機管理的 UAA 的 57%。 與 1999 年相比,有機耕作的耕地也增加了 38%。 這裡記錄了 50% 的相應增長,尤其是在新的聯邦州。 永久性作物在有機農業中具有相對穩定的面積。

與 1999 年一樣,穀物佔有機種植面積最大,其次是飼料作物和休耕地。 除了糧食,特別是休耕地的比例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豆類也是輪作的一個組成部分。 對 1999 年和 2003 年的比較表明,油料和塊根作物種植面積的重要性正在下降。 尤其是油類水果,報告期內可耕地比例下降了 4%。

82% 的有機農場飼養農場動物

在 2003 年調查年度,超過 11 個有機農場在有機農業中飼養家畜,其中包括 000% 的牛、77% 的豬和 21% 的羊。 在養牛的農場中,18% 養奶牛。 因此,在畜牧生產的有機農場中,畜牧業仍然是加工管理中最重要的分支。 與 44 年相比,有機畜牧場的數量增加了近 1999%。 這與牛和豬分別增加了 50% 和 43% 的動物數量有關。 育肥豬和種豬的存量表明有機養豬在德國的作用相對較小。 在記錄有機畜牧業時,需要注意的是,當《有機畜牧業條例》根據歐盟法律生效時,畜牧有機農場只能從28年開始納入農業結構調查。

新聯邦州的大型有機農場

2003 年,有機畜牧業的農場結構在前聯邦領土和新聯邦州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 就豬和牛而言,新聯邦州每個農場的平均存欄數量是前聯邦領土的四倍左右。 顯著的結構差異尤其存在於奶牛群中,新聯邦州每個農場的平均動物數量為 111 頭,前聯邦領土為 26 頭。 在整個德國,養牛戶(包括奶牛)的平均牲畜數量略有下降(2 頭/頭)。 德國有機農場的平均育肥豬數量已從 28 頭增加到 36 頭。

5. 展望

歐盟的農業政策決定是德國農業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 1992 年開始並持續到 2000 年議程的土地改革措施要求農場進行相應的調整,影響其結構和生產。 在 2003 年對共同農業政策進行了深遠的改革之後,預計德國農業將發生進一步的深遠變化,尤其是直接支付與生產脫鉤的結果。

德國農業統計被納入歐盟的農業統計系統。 因此,農業結構調查中的統計調查計劃必須適應變化的政治框架條件,以便結果可以繼續作為理事會和歐盟委員會制定共同體政策的基礎。 2003 年首次納入農業結構調查調查項目的作為農村發展特徵的收入組合問題,也將繼續作為 2005 年調查的一部分。 此外,2005 年調查的特色項目將擴大到包括作為投資措施一部分的農場直接補貼和農村地區發展的信息。

通過使用行政數據為農民提供救濟

“投資援助”這一特徵清楚地表明了官方統計數據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進行調查的工作量。 例如,聯邦州也可以選擇使用來自歐洲共同體 (IACS) 的“綜合管理和控制系統”的數據進行直接援助。 此外,聯邦統計局正在調查來自動物可追溯性和信息系統 (HIT) 的行政數據是否可以取代之前對牲畜(牛部分)的調查。 這些措施將在不忽視政治和社會的信息需求的情況下減輕農民的負擔。

資料來源:柏林 [ destatis ]

註釋 (0)

這裡還沒有發表評論

寫一個評論

  1. 以訪客身份發表評論。
附件 (0 / 3)
分享您的位置